自由便利、精準高效——海關全力確保海南自貿港如期平穩封關運作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自由便利、精準高效——海關全力確保海南自貿港如期平穩封關運作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11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30天。目前,海關各項準備工作進展如何?企業怎樣用好用足政策紅利?百姓可以享受哪些生活實惠?在當天舉行的海關總署例行記者通報會上,相關負責人聚焦熱點、回應關切。
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10個“二線口岸”通過國家驗收,海南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等4個海關封關運行保障項目全部投入使用,推動島內129家企業獲批加工增值業務試點資格……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潘城用一組數據展現海南自貿港建設最新進展。
潘城表示,海關總署高度重視服務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照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總要求,海關總署已發布5項政策制度和公告,海口海關出臺12項關級公告、制定13項內部操作規范性文件,與封關運作相適應的海關監管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做好壓力測試是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試水開路”的關鍵。據潘城介紹,海關已會同海南省有關部門組織省內300余家企業開展“全流程、全要素、全覆蓋、大樣本、實戰化”測試演練,涵蓋加工增值率核算、“一、二線”通關、島內流轉、應急處置等業務場景,不斷查漏補缺,完善提升,確保全島封關后“二線口岸”運行暢順。
海南自貿港封關在即,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面臨的風險挑戰也越來越復雜。
潘城表示,為筑牢重大風險防控體系,海關還提煉了23大類、89個海關監管場景風險,細化針對性防控風險措施221條,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建立包含147個特征的風險特征庫,研究構建93個大風險甄別模型,積極構建智能風控體系。今年5月以來,離島免稅高風險金額占比連續6個月控制在2%以下,海關監管風險防線持續加強。
“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海口海關關長高瑞峰說,“我們將在思想認識上再提高、壓力測試上再加力、風險防控上再夯實、政策宣講上再強化、作風建設上再加強,精心做好封關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后,將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高瑞峰表示,在強化安全準入(出)監管的基礎上,“一線”通關將更加便捷,對不涉及檢驗檢疫和許可證件管理的進口“零關稅”貨物、保稅貨物實施徑予放行,申報項目從105項簡化至33項,同時,大幅壓縮“二線”出島申報項目,實施“分批出島、集中申報”通關模式,助力廣大外貿企業降成本、增活力。
貨物稅收政策的變化也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免關稅貨物稅收征管暫行辦法》正是其中含金量很高的政策。
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副司長信燕表示,封關后,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進一步優化:一是放寬企業享惠門檻;二是擴大進口料件范圍;三是優化加工增值計算公式,將海南自產料件納入增值部分;四是擴大加工增值累計的適用范圍。
“總的來看,封關運作后的加工增值免關稅貨物稅收征管辦法享惠門檻降低,受益面擴大,能夠更好助力島內相關企業開展加工制造,有利于培育打造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信燕說。
優化提升購物體驗
作為進一步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舉措,11月1日起,調整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正式實施。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華正紅表示,政策優化調整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新增2個商品大類和3個商品細類;二是將離境旅客納入享惠主體范圍;三是允許6類國內商品在離島免稅店銷售;四是島內居民一年內一次離島可不限次購買“即購即提”商品。
“這些政策的調整,進一步滿足旅客多元化購物需求,對于提振國內消費、吸引入境消費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華正紅說,從新政策實施半個月以來的效果來看,新增的電子消費產品備受歡迎,離境旅客購物持續升溫。截至11月17日,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3.25億元,同比提升28.52%。
做好“促消費”文章,更要守牢“防走私”底線。為了讓合規旅客充分享受政策紅利,海關優化離島免稅海關監管系統,新增、升級24個功能模塊,部署智能化監管設備。對離島免稅商品實施全流程溯源管理,建立動態風險監測模型,對“套代購”等違規行為進行精準識別和有效打擊。同時,強化協同治理與聯動處置,會同相關部委及海南省,織密反走私聯防聯控網絡,維護離島免稅市場公平有序。
眼下,距離全島啟動封關運作僅剩一個月時間。高瑞峰表示,海關將以全島封關運作為契機,更加聚焦貿易自由便利和精準高效監管,著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