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傳遞,贈書流芳——吳式穎女士為衡陽市圖書館添彩賦能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謀進 記者程聰報道 近日,我國著名教育史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式穎女士,將其主持編纂的《外國教育通史》(21卷本)及個人回憶錄《吳式穎口述史》等贈予衡陽市圖書館。此舉旨在回饋衡陽這座城市在其少年求學時期給予的培養,回應一份縈繞心頭多年的教育之情。
吳式穎女士,安徽涇縣人,1929年出生于河南信陽,1949年入讀華中大學教育系,1957年畢業于蘇聯國立列寧格勒赫爾岑師范學院,后任職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1973年至1999年執教于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女士是我國外國教育史學科的奠基人,她參與編寫新中國第一本自編教材《外國教育史》,主編的《外國教育史教程》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主持完成的《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十卷本獲得國家圖書獎。她的學術成果為構建中國特色的教育史學科體系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培養一大批活躍在學界的中堅力量。

在吳式穎女士傳奇的學術生涯背后,是一段早年于戰亂中輾轉求學的艱辛歲月。據吳女士回憶,她曾隨家人避難至衡陽,并先后就讀于衡陽湘桂鐵路扶輪小學和衡陽鹽務局慈保小學。在衡陽的這段時光,是她系統接受小學教育的關鍵時期,期間發生了一件對她的人生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在入讀慈保小學之前,吳女士名為“愛珠”。因不甚喜愛此名,她請當時的班主任魏老師為其更名。魏老師從其父“吳穎生”的名字中擇一“穎”字,為她取名“式穎”,寓意“效仿父親”。這個名字伴隨她至今,見證她此后求學蘇聯、投身科研、桃李滿天下的不凡歷程,仿佛一種精神的期許早已埋下種子。吳女士深情地表示,衡陽是她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地方,慈保小學的畢業經歷更是難忘,她對這座“培養她成人”的城市擁有特殊的情感與深切的懷念。

此次捐贈的《外國教育通史》(21卷本)是吳式穎女士近年組織全國學界同仁編纂的教育史巨著,代表當前我國外國教育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而《吳式穎口述史》則真實地記錄了她近一個世紀的人生軌跡與學術心路。這兩套著作,一部是獻給學界的公共學術財富,一部是承載個人記憶的珍貴史料,共同構成此次贈書的深厚內涵。吳女士始終銘記在衡陽的求學歲月,視衡陽為培養她成人的重要故鄉。此次贈書,不僅是將珍貴的學術文獻捐贈給家鄉的圖書館,惠及后學,更是將她個人對知識的敬畏、對教育的執著以及對衡陽的眷戀之情,成為回饋衡陽的文化禮物。
衡陽市圖書館負責人接受贈書時表示,吳式穎女士是國家的學術瑰寶,更是衡陽的驕傲。吳女士的贈書之舉,不僅豐富了館藏特色資源,其背后所蘊含的尊師重教、感恩圖報的精神,是對衡陽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寶貴精神激勵。圖書館將妥善珍藏并積極利用這批贈書,讓其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
從衡陽慈保小學的課桌,到蘇聯列寧格勒的圖書館,再到北京師范大學的講臺,吳式穎女士用行動詮釋了何為“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此番贈書,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文化捐贈,更是一位學術大師跨越時空,對滋養過她的土地與母校最真摯、最隆重的回饋。這份源自近一個世紀前的師生情誼與城市記憶,如今以書香為媒,續寫佳話,必將激勵后學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