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以實干興農強基 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吉林長白山人參的滋補、新疆瓜果的甘甜、四川調味品的獨特……第二十六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簡稱“中部農博會”)上,匯聚了來自全國17個?。▍^、市)及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余家企業,不僅見證中國農業從“產得出”到“賣得好”的歷史性跨越,更以鮮活實踐詮釋著“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刻內涵,勾勒出智能、高效、開放的現代農業新航向。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中部農博會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從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賦能到智慧農業的科技加持,從綠色生產的品質堅守到開放合作的市場拓展,農業現代化的多元維度在此集中呈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正在于立足資源稟賦精準定位,以科技強根基、以融合拓路徑,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最終實現農民增收、鄉村興旺。
農業品牌的崛起,是“賣得好”的核心密碼,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洞庭香米”“炎陵黃桃”“湖南茶油”等“湘字號”農產品的熱銷,印證了品牌建設的強大市場號召力。這些產品之所以能贏得消費者青睞,既在于堅守綠色生產底線、筑牢質量安全防線,更源于對地域資源的深度挖掘與產業體系的精準構建。通過制定標準化種植規范、嚴控加工環節品質、策劃特色品牌營銷故事,各地將“土特產”打造成“搶手貨”,推動農產品從“論斤賣”到“按個算”的價值躍遷,讓地域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為“慧種地”賦能,更給“賣得好”筑牢產業根基。中部農博會上,農業無人機精準噴灑、智能灌溉系統實時監測、可視化平臺動態管控等場景,讓“算法種地”成為現實??萍寂c農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讓農產品品質穩定可控、供給精準高效。從建立全鏈條質量追溯體系到數字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正從“看天吃飯”轉向“知數而行”,這種轉變既為品牌溢價提供了硬核支撐,更讓綠色農業、質量農業有了堅實的技術保障,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開放合作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拓寬“賣得好”渠道、注入全局視野的關鍵。中部農博會專設國際交流展區,老撾古樹茶、南非葡萄酒與國內優質農產品同臺競技,沃爾瑪、山姆等國際采購團現場洽談合作,構建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打破地域壁壘,通過多場產業對接會實現省內省外資源互通;擁抱全球市場,推動本土農產品融入全球供應鏈,這種“內外并舉”的融合思維,讓農民得以分享全球化紅利。農業的現代化不是閉門造車,唯有主動鏈接內外市場,才能在更大空間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讓鄉村振興獲得持久的市場動力。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始終立足資源稟賦培育特色品牌,讓農產品“有名有姓、有特有色”;強化科技賦能推廣新技術,讓生產“有智有謀、高效精準”;堅守綠色底線推進標準化生產,讓產品“有質有量、安全可靠”;搭建線上線下流通平臺,讓產銷對接“有路有橋、順暢高效”。
立足新起點新征程,持續深化農業領域改革,以實干創新凝聚奮進力量,方能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讓廣袤田野煥發更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