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以高質量宣講讓全會精神“聲”入人心
文/陳澤霖
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宣講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關乎貫徹實效。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宣講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宣講正確政治方向和基調導向,把全會精神講準確、講全面、講透徹,讓全會精神真正入腦入心、落地生根。
深研細悟筑根基,讓宣講“準”字立魂。吃透全會精神是宣講好全會精神的前提。廣大黨員干部要在學深悟透的基礎上,把握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和宣講重點,堅持原原本本學習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等文件,深刻理解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準確把握黨中央戰略意圖和決策部署。要參透“承前啟后”的戰略定位,結合“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的實踐基礎,理解其歷史邏輯與現實依據;要讀透“文明傳承”的深層邏輯,領會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中華文明沃土的基因密碼,把握“人民至上”的核心要義;要悟透“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導向,明晰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升級融合的發展引擎。唯有自身學深悟透、了然于胸,才能在宣講中言之有據、論之有力,讓群眾感受到理論的權威性與嚴肅性,為思想認同筑牢根基。
巧搭橋梁解疑惑,讓宣講“透”字入心。宣講是連接政策與民生的橋梁,既要把政策講準講透,也要讓群眾可感可及,實現理論宣講與群眾需求的同頻共振。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走進社區院落、田間地頭、企業車間,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精準捕捉養老、就業、發展等群眾最關心的高頻話題,讓宣講選題始終直擊民生關切。宣講過程中,對于新質生產力等概念,不必糾結于理論闡釋,而應聚焦其在基層實踐中的具體成效,用產業升級的直觀變化、群眾增收的實際成果詮釋政策威力。解讀鄉村振興等戰略部署時,要緊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真實獲得感,讓群眾在“摸得著的實惠”中感悟政策溫度。同時要摒棄“回避式”宣講,提前梳理群眾可能存在的認知困惑,如“政策落地效果”“自身利益關聯”等問題,以“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拆解邏輯。讓理論闡釋的過程成為回應民生關切、疏導民眾情緒、凝聚民心共識的過程,使黨的政策主張與群眾的內心期盼同頻共振。
創新表達聚共鳴,讓宣講“活”字添彩。當今社會,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閱讀習慣碎片化、審美需求個性化。要想提升宣講實效,就必須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新的傳播規律,大膽探索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要構建“精準傳播”矩陣,打破傳統宣講的時空局限。在宣講隊伍組建上,既要有理論專家解讀戰略部署,又要有基層代表分享實踐體會,針對青年群體,設計互動場景,以青春視角解讀發展機遇;在傳播載體上,將“建設強大國內市場”“農業農村現代化”等重大議題轉化為短視頻、圖解、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抽象概念變為身邊故事;在傳播策略上,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短視頻平臺、VR/AR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推送、裂變傳播,讓群眾在信息獲取的“第一時間”接觸權威解讀,避免模糊認知。唯有順應傳播規律創新表達,才能讓全會精神“入耳入腦入心”,真正打通理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