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以“科技、品牌、開放”三力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第26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于11月14日至17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八方珍饈薈萃,農業科技交融,使本屆農博會超越了一場簡單的農產品展銷,成為觀察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窗口,更成為驅動鄉村全面振興的賦能平臺。圍繞“科技引領、品牌賦能,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主題,農博會清晰傳遞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路徑:科技驅動力、品牌引領力與開放協同力。
科技驅動力筑基,智慧農業勾勒“未來田野”
智慧農業展區是本屆農博會最具未來感的所在。在智能養殖領域,一場從“汗水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變革已然興起,湖南潮汐漁科技通過AI智慧化系統,讓管理員在后臺便能實時監控每個養殖池的水溫、溶氧與投喂情況,其創新的循環水養殖模式不僅實現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更憑借獨立魚池做到了“一邊出魚、一邊放苗”的精準生產,顯著提升了養殖的安全性與效率。與此同時,潤農科技的智慧豬場管理系統則通過精準飼喂、智能測定和遠程管理,將傳統養豬業變得“更省力、更高效”,構建起云端之上的現代化牧場。而放眼廣袤農田,中聯重科描繪的是一幅“天、地、空、人、機”“五位一體”的數字農田全景——通過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系統能精準指揮無人機、智能農機進行自動化作業,最終達成“節肥減藥、提質增產”的綠色目標。這標志著農業生產正從機械化的“替代人力”階段,邁向以數據和AI為核心的“增益智能”新階段,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應對資源環境壓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撐。
品牌引領力指引,全鏈升級激活“產業動能”
“洞庭香米”“湖南茶油”“炎陵黃桃”等地理標志產品,是湖南展區當之無愧的明星。它們的閃耀,揭示了現代農業競爭的本質從“產量之爭”轉向“品牌之競”的深刻邏輯。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它通過嚴格的標準和可追溯的品控,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品質與信任的契約,從而跳出低水平價格戰,實現產品價值的倍增。品牌更是產業升級的催化劑。為了維護品牌聲譽,前端必須推行統一的種苗、農資和種植規范,驅動生產基地標準化;后端則催生了圍繞核心農產品展開的精深加工、包裝設計、文創開發和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的融合效應。以“炎陵黃桃”為例,它是全國罕見的國家地理標志“雙認證”產品,其背后已形成覆蓋種植、冷鏈物流、營銷乃至黃桃果汁、黃桃干、黃桃米粉、黃桃酒的完整產業鏈。品牌真正激活了鄉村產業的內生動力,讓土特產成長為大產業,使農民共享全鏈條增值收益。
開放協同力拓展,內外聯動拓展“發展疆域”
本屆農博會匯聚了來自全國17個省(區、市)及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特色產品,構建了一個“以內促外、以外哺內”的雙循環微縮生態。對內而言,它是一次全國農業的“大閱兵”與“大擂臺”。天津小站稻與洞庭香米同臺,吉林人參與安化黑茶對話,這種交流促進了區域間的技術學習、品種改良與市場互補,推動了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對外而言,東南亞的水果、歐洲的葡萄酒、非洲的咖啡齊聚一堂,不僅滿足了國內消費升級的多元化需求,更為中國農業企業提供了洞察全球趨勢、對接國際標準的直接窗口。同時,通過同期舉辦的招商引資與產銷合作大會,農博會成功地將產品展示轉化為項目合作與貿易往來,從“展品”變“商品”,從“流量”變“留量”。這種開放聚力的格局,打破了地域界限,為中國農業整合全球資源、參與全球競爭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疆域。
本屆農博會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科技、品牌與開放三色光匯聚而成的鄉村振興璀璨光譜。將“科技、品牌、開放”三力的種子廣泛播撒于廣袤鄉村,在實踐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最終結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豐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