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質生產力鍛造“質量的基石”
2025-11-17 10:43:21 來源:掌上衡陽 作者:鄧小山 盧幼蓮 孫云飛
編者按:11月11日至13日,全國計量工作座談會、全國產業計量融合創新會議暨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兩會一展”在衡陽市舉行。期間,來自學界與業界的專家,以其前沿的探索與實踐,共同描繪一幅以計量之“精”、支撐產業之“新”、保障發展之“穩”的宏偉藍圖,揭示了精準之術如何悄然鑄就未來的世界。
“材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基礎,而材料計量標準與評價則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質量基礎設施(QI)。”任玲玲以其高屋建瓴的視角,闡釋了新材料計量作為“核心引擎”的底層邏輯。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基礎計量科學研究中心新材料計量實驗室主任任玲玲。
在她看來,新質生產力的“新”在于創新,“質”在于質優。無論是芯片內納米級的電路,還是新能源電池中決定能量密度的微觀結構,其性能上限都取決于材料的“基因”。然而,如何精準“讀懂”這些基因,是實現從實驗室樣品到市場產品“驚險一躍”的關鍵。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任玲玲和她的團隊,正是為產業界提供“通用語言”和“基準尺子”的人。他們構建的“材料參數量值不間斷溯源鏈條”,如同一套精密的導航系統,確保全國乃至全球對同一材料屬性的測量結果一致、可比、可信。
她的工作已賦能于國家產業發展:為“中國芯”把守納米尺寸的關隘,為新能源電池解析成分與界面的奧秘,為5G/6G通訊材料控制熱管理的脈搏,更為材料大數據賦能新材料研發速度和提高產品良品率提供不可或缺的高質量燃料。
展望未來,她勾勒出材料計量向微觀、多場耦合和數字化深度演進的趨勢,以計量標準與評價鋪設軌道,推動新材料這一新質生產力高速前進,以馳騁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