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小菜場的智慧煥新
傍晚,湖南衡陽市蒸水AI智慧農貿市場,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市民急匆匆來到這里,趕著買菜回家做晚餐。
家住市場附近的趙云杰,買了當?shù)氐狞S貢椒、毛豆和生姜。攤主鄒玲莉接過蔬菜,麻利地裝袋、稱重,“一共15元8角”。
趙云杰從選菜到掃碼支付,僅用了1分鐘。
這個AI智慧農貿市場安裝了一塊智慧大屏,菜品價格、質檢結果、陽光計量等信息實時滾動,方便市民查看,節(jié)省了貨比三家的時間。攤位有“智能秤”,不僅精度高,還具備支付結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防作弊等功能。每個攤位還有一塊小屏,攤主鄒玲莉說:“我的菜品單價、營業(yè)執(zhí)照和健康證都在上面,歡迎監(jiān)督!”
市場管理方介紹,智慧農貿市場運用的數(shù)字計量產品,主要來自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yè)園。衡陽市近些年大力發(fā)展智能計量產業(yè),不僅培育了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也給市民帶來了實惠和放心。
在鮮肉區(qū),市民楊胖選中一塊前腿肉,攤主將肉放上“智能秤”,屏幕立即顯示:0.45公斤,單價22元/公斤,合計9.9元。
“這里的肉類、水產和蔬菜都有檢測報告,來智慧菜場買菜,不僅環(huán)境好、秤放心,食品安全也有保證。”楊胖說。
衡陽老城區(qū)的多家農貿市場保障著居民的“菜籃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農貿市場基礎設施老化、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日益凸顯。
“每到下雨天,攤位前總是濕漉漉的,一不小心就濺起一身臟水。”市民陳英淑回憶,更讓她頭疼的是,缺斤少兩的情況時常發(fā)生,去找商戶也不承認,只好自認倒霉。
老菜場的“煩惱”,既是民生痛點,也是城市升級的發(fā)力點。
蒸水AI智慧農貿市場管理人員李華說,希望依托數(shù)字計量技術推動農貿市場全方位轉型,讓老菜場跟上城市發(fā)展的腳步。如今,菜市場煥然一新,原本斑駁的墻面被刷成干凈的米白色,攤位統(tǒng)一更換,地面鋪著防滑地磚,抬頭是嶄新的通風系統(tǒng)。
除了蒸水AI智慧農貿市場,衡陽易賴街AI智慧農貿大市場也于今年5月全新亮相。兩個菜市場實現(xiàn)智慧煥新:“智能秤”保障交易透明化,杜絕“鬼秤”欺客;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服務點入駐,護航“舌尖上的安全”;智慧大屏實時監(jiān)控交易動態(tài)、食品安全。
而對商戶而言,智慧改造帶來的不僅是環(huán)境的改善,更是經(jīng)營效率的提升。“自從有了這臺‘智能秤’,我比以前輕松了不少!菜品只要放上去,種類、重量、單價等信息一目了然。”攤主鄒玲莉說。
從“臟亂差”到“智美凈”,衡陽老菜場的智慧升級,讓城市的煙火氣里多了一份安心與溫暖。“智慧菜場改造不僅是民生工程,也是我們拓展業(yè)務的重要抓手。”衡陽市郵政分公司工作人員王飛介紹,郵政公司免費為商戶配備“智能秤”,通過助力兩家菜場智慧改造,搭建了服務民生的“橋梁”,讓市民享受到更多實惠。(記者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