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區:強化“三資”監督 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羅祖瑤報道 “流轉期限更合規了,租金收入更穩定了,我們心里也更踏實了!”近日,衡陽市蒸湘區呆鷹嶺鎮土橋村加禾塘組村民的喜悅,源于一份新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

▲蒸湘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呆鷹嶺鎮雞市新村查看農村集體“三資”財務公開整改落實情況
近年來,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蒸湘區紀委監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監督的“觸角”延伸至集體資產管理的全過程。聯合農業農村、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組織各鎮村定期開展集體“三資”清查行動,并分類建立管理臺賬。
排查過程中,土橋村一份期限“超限”的土地流轉合同進入了工作人員的視線,被迅速鎖定為集體資產的一處“風險點”。針對該問題,該區紀委監委立即行動,通過下發督辦通知,壓實鎮村主體責任,積極與承租企業協商整改。在紀委的持續跟蹤督辦下,鎮村干部與承租企業展開了多輪溝通協商。最終,一份期限合規、權責清晰的新合同順利簽訂,成功化解風險,為村集體鎖定了長期穩定的收益。
隨著農村集體“三資”規模體量不斷增長,新情況新問題逐漸增多,但與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設卻相對滯后。這導致少數村干部在“三資”管理上存在不規范行為,如賬目不公開、租金未及時存入集體賬戶、村集體借款使用不規范等問題,損害了集體利益。據統計,今年以來,蒸湘區共查處“三資”領域相關案件11起,挽回村集體經濟損失15萬余元。
為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薄弱環節,蒸湘區堅持“查改治”一體推進,結合共性與個案分析找準管理短板和風險點,推動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多部門聯合制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施細則,完善相關制度5項,讓管理更規范透明。
“我們將不斷創新監督方式,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監督檢查,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持續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蒸湘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