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微演出”情暖重陽 幫幫團為山區留守老人圓“看戲夢”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傅喜群 涂瓊 記者唐家華報道 10月24日上午10時,祁東縣靈官鎮棗園村文化廣場上,掌聲與喝彩聲裹著山風此起彼伏。來自相鄰祁陽市的網紅“快口傳奇”,以一句“做官就做新郎官”的鄉土唱詞開場,將村里新鮮事編成快板,臺下數十位白發老人坐得端正,眼角笑紋里滿是歡喜——這是祁東幫幫團文藝小分隊在重陽佳節,為偏遠山區留守老人送上的“家門口的熱鬧”。
這場暖人心窩的“微演出”,緣起一次戳心的走訪。重陽前夕,祁東縣鄉村振興工作辦公室主任匡水英在棗園村走訪時,聽見一位老人望著山外輕嘆:“好些年沒湊過熱鬧、看過正經戲了。”細問得知,當地幾座山村深嵌山坳,留守老人多腿腳不便,子女又常年在外務工,“看一場有人唱、有人演的節目”,成了老人們藏在心里多年的心愿。
“老人的心愿,就得當成咱們該辦的事。”匡水英當即聯系以公益為紐帶的祁東幫幫團,提議幫老人圓“看戲夢”。讓她動容的是,消息一經發出,幫幫團成員便“秒響應”。這支由周邊公益愛好者組成的隊伍里,藏著不少“民間能人”:擅與老人搭話的主持人思蕓、劉楊,專唱老歌的草根歌手,退休舞蹈教師,彈唱全能的“才藝達人”,漁鼓藝人李瑾兒,還有身姿挺拔的退役軍人……大家不分祁東、祁陽縣界,主動打包樂器、道具,目前已先后走進蔣家橋小坪村、靈官鎮棗園村。
山區條件有限,村委會空會議室、村頭曬谷坪就是“舞臺”;沒有炫目光響,清唱的老歌、咚咚的漁鼓聲順著風飄進老人耳朵;沒有舒適觀眾席,老人們搬著小板凳往前湊,眼神緊緊跟著“舞臺”上的人。為了這場演出,成員們紛紛推掉私事:思蕓、劉楊送完孩子就背著話筒包趕路,顧不上吃早飯;舞蹈老師彭彩艷取消去衡陽的急事,拎著舞蹈服直奔村里;“才藝全能哥”星星推遲市里事務,唱完歌又打軍體拳;漁鼓藝人李瑾兒更是婉拒酬勞不菲的商演,準時到場。
演出散場時,幫幫團成員手沾汗水、額角濕發,卻在聽到老人們反復念叨“熱鬧、開心,比過年還得勁”“下次可一定再來啊”時,笑得格外滿足。“累是真累,但看著老人們的高興勁兒,心里比吃了蜜還甜。”一位成員擦著汗說。這方“微舞臺”沒有華麗包裝,卻以最樸實的心意、最接地氣的表演,將重陽的溫暖與熱鬧,穩穩送到了山鄉留守老人的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