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潤民心 擔當踐初心——衡山縣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效顯著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劉燁報道 秋日的衡山大地,層林盡染,一片豐收景象。比這景色更動人的是縈繞在千家萬戶灶臺間的汩汩清流,是洋溢在村民們臉上心滿意足的笑容。一場聚焦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攻堅戰在這里深入推進,一股股“放心水”“幸福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入農家,訴說著衡山縣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實踐。

高位推動,以“鐵腕”摸清底數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民生福祉,是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面對歷史遺留的“飲水難、質量差、收費亂、管護弱”四大核心問題,衡山縣委、縣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將專項整治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來抓。迅速成立由水利、發改等8部門組成的突擊戰工作專班,高頻次召開專題調度會,精心印發《整治工作方案》。縣水利局率先垂范,牽頭組建4個指導組,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對全縣12個鄉鎮、153個行政村(社區)及38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展開拉網式排查。累計走訪農戶125戶、抽檢水樣67份。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工作隊員們的辛勤汗水,更是衡山縣徹底摸清農村飲水保障家底、不留死角盲區的決心。一場覆蓋全域的“飲水保衛戰”就此打響。

靶向攻堅,以“速度”回應期盼
衡山水利局副局長陽煜宇表示:在解決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上,衡山縣堅持“發現一個、整改一個、銷號一個”的原則,集中力量攻克了一個個長期困擾群眾的飲水“頑疾”。

鏡頭一:開云鎮九龍村的“衡山速度”
“現在水龍頭一擰,清亮的自來水就來了,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開云鎮九龍村南沖組村民陽玉貴望著自家灶臺上嘩嘩流淌的自來水,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就在數月前,這里的46戶160余人還飽受季節性缺水的困擾。3月28日,省委第十四巡視組將此問題作為立行立改事項交辦。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衡山縣水利局聞令而動,迅速響應,下沉一線摸底,立即組織制定方案、籌集資金。從規劃測量到開工鋪設,再到通水到戶,僅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總投資17萬余元,延伸管網1.8公里,清澈的自來水便流進了家家戶戶。從問題反饋到徹底解決,如此高效的“衡山速度”,贏得了村民的交口稱贊,8月5日,上級領導再次到現場查看了整改情況并給予了高度肯定。
鏡頭二:長江鎮塌陷區的“攻堅之戰”
長江鎮原霞流沖煤礦采煤沉陷區,涉及高觀、新源、霞流沖村3個村共13個村民小組,約2700人的飲水問題因地質條件復雜、村民居住分散、管網鋪設難度大、資金需求多等原因,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省委巡視組高度關注,多次詢問整改進度。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衡山縣迎難而上,縣委副書記謝斌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縣水利局聯合多部門組成工作組,精準劃定供水區域,核定覆蓋人口,誓言“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讓塌陷區群眾早日用上安全穩定的放心水,徹底告別飲水困擾。

面對巨額資金需求,創新思路,由縣城建投公司從城鄉供水一體化專項融資資金中統籌撥付500萬元。為搶抓進度,開辟“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綠色通道。8月15日,工程正式啟動,采取分段同步施工模式,全力推進。截至目前,已鋪設主管網達16000米,進度遠超預期,向著11月20日前全面通水的目標奮力沖刺。不久的將來,清澈的城市自來水將滋潤這片干渴的土地,終結塌陷區群眾“用水難”的歷史。
衡山縣自來水有限公司經理周沫表示:“長江鎮采礦塌陷區供水保障工程,是省委巡視交辦的重點整改任務,更是直接關乎3個村、13個組、3000多名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目前,項目穩步推進,已完成總進度的85%,順利安裝供水主管16000米,管網試壓、配套設施建設等工作同步有序開展。
鏡頭三:店門水廠的“蝶變新生”
店門鎮黨委書記唐衛對記者說:店門水廠作為服務店門鎮周邊3萬余人的老牌水廠在歷經多年運行后,面臨著設備破損、管道老化、供水量不足、水質不穩等一系列問題。這次集中整治中,衡山縣委縣政府將店門水廠改造升級列入應急除險項目重點整改對象,特事特辦迅速開展整改。

縣水利局迅速聯合縣城建投、縣自來水公司,投資398萬元將其改造升級列入應急除險項目。一邊保障正常供水,一邊熱火朝天地進行提質改造:新增80噸/小時一體化凈化消毒設備,實現制水全自動化;改造沉淀池、無閥濾池;增加抽水設備,一場徹底的“硬件革命”正在讓這座老水廠煥發新生,未來,這里流出的將是更穩定、更優質的自來水。
多元投入,以“實效”筑牢根基

資金是保障工程順利推進的血液。衡山縣創新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為農村飲水安全保駕護航。通過整合財政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移民后扶資金,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鼓勵水廠自籌等方式,各級籌集并投入資金約1000萬元。這些資金精準投向水源工程建設、供水管網改造、凈化消毒設備更新安裝以及應急供水保障等關鍵環節。今年以來,全縣新增管網延伸30公里,添置多臺一體化消毒凈化設備,全自動在線水質檢測設備覆蓋所有千噸萬人水廠,新增集中供水人口千余人,解決季節性飲水困難830人。扎實的投入,換來了供水保障水平的顯著提升,衡山縣在資金籌措和整改完成率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
常態長效,以“機制”鞏固成果
解決當前問題是“治標”,建立長效機制方能“治本”。衡山縣明確,各鄉鎮對農村飲水保障負主體責任,鄉鎮長是第一責任人,切實發揮主戰場作用。各相關部門根據責任清單,履職盡責。對工作推動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對不作為、拒不整改或弄虛作假的,按程序移交紀委監委處理,以鐵的紀律保障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下一步,衡山縣將繼續錨定群眾“用水無憂、飲水安全”的核心需求,以未完成項目攻堅、已建工程管護為重點,在11月20日前確保長江鎮塌陷區供水工程全面通水,同步推進新橋、白果水廠水質提升項目落地。同時,嚴格落實鄉鎮主體責任與部門監管職責,通過定期水質抽檢、管網巡查、建立群眾反饋快速響應機制,把“放心水”的保障網織得更密、扎得更牢,讓每一戶村民都能長期穩定用上安全水、滿意水,真正把飲水民生工程辦成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的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