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松木 我們的“十四五”丨衡陽建滔:一場自我革命的綠色升級
【編者按】“十四五”期間,松木經開區以項目建設驅動高質量發展,在營商環境、產業集聚與技術創新上實現跨越突破。一批投資體量大、技術含量高的重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本系列報道通過多個維度,展現園區奮進歷程與發展活力,見證湖南現代石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崛起。
衡陽新聞網訊 “十四五”期間,衡陽建滔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湖南省工人先鋒號,入選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衡陽市民營企業百強榜;其稅收從“十三五”期間累計上繳6.9億元,到“十四五”期間預計突破12億元大關,接近翻番,為衡陽實施“制造立市”發展戰略注入了強勁動力;其營收及利潤在香港建滔集團的眾多子公司中位居前列,為集團整體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公司稅收與營收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產業升級項目的成功實施。其中,引進的錦東科技甲烷氯化物項目有效幫助現有生產線消化氯氣,進一步釋放產能潛力。”衡陽建滔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累計投入超10億元,重點推進了燒堿節能改造、氫能源綜合利用、甲烷氯化物、鹽水綜合利用等項目,在節能降耗、風險管控與產能提升方面均取得了預期成效。

▲吸附塔
走進衡陽建滔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現場,高高聳立的吸附塔、縱橫交錯的管道、DCS室智能化的操控系統,共同組成了這套國內領先的高純氫提純裝置。這套系統就像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煉金術士”,將傳統氯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低純度氫氣,經過多級吸附和精準分離,提煉出純度高達99.999%的高純氫。
“對我們來說,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該負責人指著正在運行的設備說道,產業鏈上游離子膜燒堿裝置每年副產的氫氣達到1.325萬噸。“過去,副產的低純度氫氣大多被放空,既浪費資源又增加危險因素;如今,經過提純的高純氫不僅可以滿足本企業雙氧水生產,同時也為園區相關企業提供綠色能源,還可外供高附加值資源。”
如今,高純氫已成為半導體制造、特種合金、電子工業、精細化工、醫藥中間體、冶金、食品加工、建材浮法玻璃、航天科技等高端產業爭相采購的“香餑餑”。從國際看,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全球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趨于成熟,燃料電池出貨量快速增長、成本持續下降,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速,區域性氫能供應網絡正在形成。

▲加氫站
當前,衡陽建滔配套建設的加氫站撬裝設備,不僅能靈活服務企業自身的氫能應用場景,其富余氫氣提純后的外供能力已達6000標方/小時——按年運行時間折算,相當于每年可穩定外供4000余噸高純氫。
從副產氫提純到高純氫外供,這個項目的成功落地,離不開國家“雙碳”戰略的指引和《湖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支持。衡陽建滔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戰略,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進一步推動形成“基礎化工—副產氫氣—高純氫—新能源/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產業鏈,實現氫氣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價值。

▲熱電聯產項目
在松木經開區這片創新熱土上,衡陽建滔總投資8.5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已建成投產,逐步替代園區內分散的小型燃煤鍋爐,顯著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與此同時,衡陽建滔正在進行液氯提純生產電子級高純氯項目的可研設計,繼續書寫傳統化工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衡陽建滔的成功實踐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也為全國資源型城市和化工基地的低碳升級繪就了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衡陽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