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文化的雙輪驅動,繪出了柘溪村的神奇變遷圖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曹姣雄報道 在耒陽市小水鎮,有一個名叫柘溪村的地方,曾經它籍籍無名,是個道路坑洼、發展滯后的小山村。然而如今,當你踏入柘溪村,一幅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便會在眼前徐徐展開,讓人驚嘆于它的神奇變遷。這一轉變,得益于生態與文化的雙輪驅動,共同繪就了這場鄉村振興的奇跡。

曾經的柘溪村,村民們對過去的日子記憶猶新。“以前這路啊,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晚上出門黑燈瞎火,打著手電筒都不好走。”村民們回憶起往昔,滿是感慨。但在2024年,一個契機改變了柘溪村的命運——譚冠三故居修繕完成。這座承載著厚重紅色歷史的故居,瞬間成為了村里的焦點。當年,全市“七一”活動在此舉行,紅色文化的火種被重新點燃,為柘溪村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紅色文化的蓬勃發展,如同給柘溪村安上了一個發展引擎。借著這股東風,村里依托譚冠三故居,打造了具有紅色底蘊的文化廣場,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學習,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柘溪村在2024年9月成功獲評省級“和美湘村”示范點,并于今年3月順利通過驗收,這無疑是對其發展成果的高度認可。

而在文化發力的同時,生態建設也從未落下腳步。如今走進柘溪村,干凈整潔的瀝青村道蜿蜒其中,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田園被青山環繞,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村里還完善了衛生室、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服務,生活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柘溪村黨支部書記譚呈表示:“我們充分利用譚冠三故居修繕以及省級美麗鄉村項目的契機,全面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環境。現在,我們正依托紅色文化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田園觀光項目。”目前,柘溪村既有展現紅色底蘊的文化景點,又有讓人流連忘返的自然風光,真正實現了生態與文化的相輔相成。
展望未來,譚呈滿懷信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紅色文化與田園觀光的融合,進一步完善公共設施,豐富產業業態。讓柘溪村既有看得見的美景,又有能讓村民持續增收的產業,讓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從曾經的落后小村,到如今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典范,柘溪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態與文化雙輪驅動的強大力量。在這里,紅色文化的根脈愈發深厚,綠色發展的底色愈發鮮明,一條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續寫著屬于自己的神奇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