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中國新媒體變革——“主動向時代走去”

11月12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中國新媒體大會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為觀察中國媒體發展的重要窗口。
“變革不是‘被時代推著走’,而是‘主動向時代走去’。”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思揚在本屆中國新媒體大會致辭時說道。
回溯歷屆中國新媒體大會主題,這種“主動”清晰可見。
歷屆中國新媒體大會主題
2018年:增強“四力” 守正創新 多出群眾喜愛的融合精品
2019年:有容乃大 深融致遠
2020年:守正聚力 創新共融
2022年:新主流 新征程
2023年:融合十年 篤行致遠
2024年: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
2025年:智能聚力 系統變革
2018年“增強‘四力’ 守正創新”聚焦媒體基本功;
2019年“有容乃大 深融致遠”和2020年“守正聚力創新共融”的主題,則折射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的探索過程;
2022年“新主流 新征程”的主題,表明媒體融合進入了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2023年“融合十年 篤行致遠”則是我國媒體十年融合路的一次系統總結與展望;
2024年,“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的主題則傳達了對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關注;
而今年“智能聚力 系統變革”的主題,則進一步明確了技術驅動的深層變革。
從歷屆中國新媒體大會的主題詞中,我們可以洞見媒體融合從形式到內容、從表層到系統、從“互聯網+”到“AI+”的升級過程,洞見中國新媒體十數年來求新求變的奮進之路。
——智能聚力
在中國新媒體“主動向時代走去”的這條路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成為重塑新聞生產與傳播格局的重要力量。
本屆大會專門設置了2025中國新媒體技術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內容采集、生產、分發等環節的創新應用。從人民日報社AI編輯部到芒果TV打造的首部純AIGC抗戰微短劇,從新華社的“智能審校官”到具備百余項媒體專屬AIGC功能的智能媒體“專屬大腦”。可以說,技術研發和應用已經深度融入到媒體業務的全鏈條,為媒體發展提效率、換引擎。
——系統變革
在中國新媒體“主動向時代走去”的這條路上,一直在不斷深化系統性變革。
本屆中國新媒體大會設置“1+7+6”活動框架,包括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內容創新論壇、財經傳媒論壇、技術應用論壇、青年論壇、國際傳播論壇、社會責任論壇、“新聞+”論壇等7場平行論壇,這種全方位的探討本身也說明,媒體變革已從單一內容領域擴展到技術、機制、責任的全方位升級。媒體融合不再是做增量,而是需要重構整個媒體生態,重塑著媒體與時代對話的方式。
在本屆中國新媒體大會上,特別節目《未來頭條》成為亮點,節目通過模擬未來新聞播報場景,展現智能化傳播的無限可能。記者與AI數字人、機器人通力配合,出色地完成了災情預測、動態生成、生命救援等工作,呈現了媒體“以科技為帆,以智慧為舵,以人性為矛”深度融合的新高度。這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系統變革下新聞生產邏輯重構的縮影,描繪了中國新媒體智能驅動、體系重塑的新姿態。
在“全媒體生產傳播變革”內容創新論壇上,從“破圈”和“吸粉”兩個維度解開“全媒體生產傳播變革”的密碼。“破圈”強調內容價值的延展與主流話語的創新表達,通過場景化、互動化、情感化敘事實現社會共識的再生產;“吸粉”則指向傳播效能的提升,實現優質內容的精準觸達。二者共同揭示了全媒體時代內容創新的核心邏輯——既要堅守思想的厚度,又要善用技術的銳度,還要有貼近人民的溫度。
從2018年到2025年,在中國新媒體“主動向時代走去”的征程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次媒體本質的回歸與升華。當我們又一次站在新起點上,中國新媒體正以系統變革為舟、智能技術為槳,在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