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水”長流百姓家|⑥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雁峰區織密農村飲水安全網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許珂 唐朝暉報道 “感謝政府的關心,這是真真實實地在為百姓辦實事,現在通了城市自來水,取水用水更加方便,喝水更加放心。”10月28日上午,雁峰區岳屏鎮前進村7組村民黃宏冬站在自家院子里,目光追著施工人員手中的藍色水管一點點接入院墻,喜笑顏開地跟工作人員說著。

▲施工人員在鋪設管道
十年前,黃宏冬家為圖方便打了一口井,可“方便”只停在不跑路。一到旱季,井里水位往下掉,抽上來的水摻雜著淡淡的泥沙,得倒在缸里沉淀大半天才能用;趕上夏天用水高峰,洗衣機轉著轉著就因缺水停擺。如今,盼了多年的城市自來水終于要通到家門口,黃宏冬忍不住摸了摸院墻上預留的接口,“以后擰開水龍頭就有水,再也不用遭那份罪了!”
這份期待并非黃宏冬一人所有。前進村7、8組地處城市自來水管網末梢,受地形限制,兩組136戶439名村民長期靠自鑿井取水。這些年,村民生活條件好了,洗衣機、熱水器、馬桶接連進了家,“用水難、水質不穩定”的問題愈發突出,也成為雁峰區水利局工作人員心中亟待解決的“民生課題”。
群眾的呼聲,就是工作的“沖鋒號”。今年,雁峰區水利局啟動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排查,工作人員揣著登記表、拿著卷尺,挨家挨戶敲開門。“您希望水管從院子哪邊走?”“水表裝在門口還是墻角方便?”大到管線走向的建議,小到水表安裝的偏好,工作人員都一一標注清楚,每一處調整都緊扣村民實際需求。
“9月底,前進村自來水接通工程正式開工。工程總投資200余萬元,共鋪設供水管網6200多米,安裝水表205塊,目前7、8組已全面通水。”項目施工負責人賀寧東指著施工圖紙介紹道。
在解決“有水用”的同時,雁峰區更把“用好水”作為核心目標,讓每一滴水都帶著“放心”的溫度。
沿著鄉間小路走進岳屏鎮公益村皂角沖組,一座藍色的水泵房格外惹眼:1.8米高的防護網把泵房圍得嚴嚴實實,網門上掛著紅底白字的“飲用水源保護”標識牌,門前的水泥路平整干凈,連路邊的雜草都修剪得整整齊齊。村民路過時,都會下意識放慢腳步,生怕驚擾了這處“飲水保障站”。

▲岳屏鎮公益村皂角沖組水泵房
“這水泵房是2010年建的,每天能供30立方米水,54戶167人全靠它喝水。”公益村村干部謝清紅記得,以前水泵房周邊是裸露的泥地,下雨后滿是積水和泥坑,有時還有小孩在附近追跑打鬧,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今年4月,區水利局投入10萬元對工程升級改造:加裝防護網、硬化周邊道路、更換老化的管網和水表等,“現在不僅看著舒心,用水也更安心了。”
“每天,我都會來檢查水泵運行情況,查看水質濁度和水量數據,一點都不能馬虎。”專職管護員蔣元利一邊點擊墻上的水泵控制器一邊告訴記者,除了日常管護,區水利局每年還會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全區集中供水工程進行pH值、余氯等37項指標檢測,近三年檢測合格率均達100%,這份“水質成績單”成了村民飲水安全的“定心丸”。

管護員在查看水質濁度和水量數據
自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這樣的“民生實事”在雁峰區的鄉村不斷上演。雁峰區水利局組建2支排查隊,深入3個鎮(街道)29個行政村(社區),累計排查出水質不穩定、設施老化、水費收繳不規范等問題13個,目前已完成整改12個。
“我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240余萬元用于11處集中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和前進村7、8組自來水接通工程,惠及1萬余人。”雁峰區水利局副局長卜利英表示,下一步將全面排查整改專項整治中發現的問題,健全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如今,漫步雁峰區的鄉村田野,藍色的供水管網沿著田埂、順著院墻縱橫交錯,嶄新的水泵房點綴在村落間,“城市管網為主、集中供水補充、自打井輔助”的供水體系,已穩穩覆蓋全區3.61萬農村戶籍人口。清泉潺潺流入農戶家中,從曾經的“挑水難”到如今的“擰開用”,從“將就喝”到“放心用”,這一股股清泉不僅解了群眾的“用水愁”,更滋潤了鄉村振興的沃土,奏響了民生幸福的動人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