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燃情全運賽場,聚力體育強國華章
11月12日,廣東隊球員王睿澤(上)在比賽中突破上籃。圖/新華社
□王濟川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各項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這場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既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更是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生動注腳,讓全運力量在灣區大地激蕩,讓民族精神在競技賽場升華。
創新辦賽,鋪就協同發展新路徑。全運會首次實現三地聯辦,打破了地域界限與體制壁壘,構建起高效聯動的辦賽新格局。90%以上競賽場館采用現有設施改造升級,不新建大型場館的務實舉措,踐行了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彰顯了可持續辦賽的責任擔當。跨境賽事項目中,運動員通過人臉識別、前置查驗等技術實現“無感通關”,港珠澳大橋上的賽道串聯起三地風景與情誼。獎牌以木棉、紫荊、蓮花象征三地共生,火炬傳遞穿梭于粵港澳地標之間,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融合智慧。這種創新模式不僅降低了辦賽成本,更推動了三地在賽事組織、后勤保障等領域的深度協作,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體育范本。
體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全運會的魅力在于全民共享。本屆全運會大幅擴容群眾賽事至23個大項166個小項,實現全年齡段覆蓋。舞龍、舞獅等嶺南特色項目躋身競賽序列,讓民間體育文化登上國家級賽場;社區球場的友誼賽、校園里的健身打卡、廣場上的太極展演,讓運動激情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從青少年揮灑汗水的身影到老年人從容健身的姿態,不同群體都能在體育中收獲快樂、強健體魄。這種全民參與的熱潮,打破了專業賽事與大眾健身的隔閡,讓全民健身從口號變為日常,夯實了體育強國的群眾根基。
賽場是競技的舞臺,更是精神的熔爐。運動健兒們奮力拼搏、突破自我,用堅韌詮釋體育精神,用汗水書寫青春華章。各地青年在競技中相知相交,在交流中增進共識,讓團結奮斗的民族精神在賽場內外升華。觀眾們為每一次沖刺喝彩,為每一次堅持動容,在勝負之外感受體育傳遞的正能量。這種精神力量超越了賽事本身,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勇氣、團結協作的智慧和奮發向上的動力,激勵著人們在各自崗位上勇毅前行。全運會不僅見證了運動成績的突破,更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為民族復興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場體育盛會,既是精神盛宴,更是發展契機。本屆全運會推動體育與文旅、科技、健康產業深度融合,賽事期間的旅游熱潮、文創產品熱銷,帶動了消費增長與村民增收。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賽事運行更高效、觀賽體驗更便捷,為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實踐經驗。綠色辦賽理念的踐行,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升級與生態環境改善,讓賽事成果長期惠及民生。更重要的是,全運會點燃的健身熱情,將持續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讓體育成為提升人民幸福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
灣區潮涌千帆競,全運燃情啟新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創新之姿、惠民之心、團結之力,在體育強國建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三地協同的辦賽突破到全民參與的健身熱潮,從賽場內外的精神傳承到產業融合的發展實效,這場體育盛會所激發的力量,正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