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區:因勢利導,讓楊柳“新枝”更茂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王新鳳 龍青 胡馨予報道 從衡陽市蒸湘區蔡倫大道驅車而入,兩側4S店林立,車流如織,這里是湘南地區規模最大、品牌最全、配套最完善的汽車銷售街區——楊柳汽車城。自2006年起步,歷經近二十年發展,如今這里已成為輻射湘南、影響全省的汽車消費高地。

▲楊柳汽車城俯瞰圖
然而,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面對新能源轉型浪潮、消費升級趨勢與內部發展瓶頸,蒸湘區沒有選擇“大拆大建”,而是緊扣“因勢利導”的發展智慧,圍繞既有產業基礎精準發力、補齊短板、拓展鏈條,推動街區從單一的汽車銷售集聚區,向“一站式汽車生態休閑服務示范區”躍升。
順勢而為:在產業浪潮中錨定航向
“勢”是方向,是潮流。蒸湘區對楊柳汽車城的“因勢利導”,首先體現在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與前瞻布局上。
楊柳汽車城的發展脈絡清晰而堅實:自2006年起步,2008年被列為市重點項目,歷經分期開發,一二期已建成,占地面積715畝,匯聚了60家汽車銷售公司、65個汽車品牌。
近五年,占據全市乘用車總銷量的70%以上。這份成績單,奠定了其作為衡陽重要產業承載地和財稅貢獻者的堅實地位。
事物的發展,總是在螺旋式上升中不斷超越。當綠色、智能成為汽車產業新標簽,蒸湘區敏銳地將發展重心向新能源汽車傾斜,主動引導街區品牌結構優化升級。
目前,街區在擁有28個燃油車品牌的基礎上,成功引進了比亞迪、鴻蒙智行、小鵬、極氪、深藍在內的30個新能源品牌,形成了燃油與電動雙輪驅動、互補發展的新格局。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街區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已攀升至43%,高居全省第二,僅次于長沙。這一轉型,不僅搶占了市場制高點,更在無聲中完成了街區產業競爭力的又一次淬煉。
“選擇楊柳,看中的是這里的集群效應和發展潛力。”湖南力天汽車集團衡陽地區負責人李虎坦言,“這里的營商環境讓人暖心,營業執照一兩天辦結,售后資質快速審批,政府部門的響應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順應產業發展之勢,更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作為后盾。為此,蒸湘區委區政府成立了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東陽任組長的高規格工作專班,并在區商務局下設楊柳汽車銷售街區事務中心,專職負責街區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這套“頂層設計+專職機構”的機制,確保了政策資源的高效對接與發展難題的及時破解,為街區的可持續發展構筑了堅實的體制支撐。
正是這種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把握和對產業根基的悉心呵護,讓楊柳汽車城在風起云涌的行業變革中,不僅沒有掉隊,反而底盤更穩、方向更明。
乘勢而上:在瓶頸破解中疏通脈絡
“勢”是時機,是突破口。產業的蓬勃發展,必然會伴隨“成長中的煩惱”,楊柳汽車城也不例外。
內部路網不暢、基礎設施老化、日常管理弱化、配套服務缺位……這些問題如同“血管內的血栓”,制約著街區生命力的進一步奔涌。蒸湘區的應對之策,是“乘勢而上”,借助各方力量,精準疏通這些發展的堵點。
內澇,曾是困擾汽車城商戶和消費者的“心頭之患”。一場大雨,可能就讓看車購車的體驗大打折扣。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蒸湘區委書記曾夢龍會同衡陽市住建局領導現場辦公,制定系統解決方案。今年上半年,蔡倫大道2公里內排水防澇工程的管網鋪設、泵站改造等工程建設全面竣工。這使困擾區域多年的“頑疾”被徹底根除,汽車城的防汛抗災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
同時,備受關注的城市停車場項目主體工程也已竣工,配套功能正逐步落地,這個規劃了“汽車司機之家”和標準化維修車間的項目,不僅為長途貨運司機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空間,更以完善的維保服務,補上了汽車城后市場服務鏈條的關鍵一環。
這種精準服務不僅體現在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上,更滲透在營商環境的點滴細節中。“政府部門的服務很務實。”北京越野衡陽螞蟻之星店負責人李福海舉例說,“商務局局長上門走訪時,我們發現門口樹木存在安全隱患,很快就得到處理。這種有求必應的服務,讓企業感到很溫暖。”
內部路網如同產業的毛細血管,其通暢度直接關系到街區的活力。蒸湘區搶抓衡鋼“559”項目落地等戰略機遇,積極向市政府申請推進汽車城片區路網建設,重點打通長豐大道和光輝街兩條南北向主干道。這一系列路網工程的推進,旨在完善區域交通微循環,顯著增強汽車城的交通可達性,為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交通動能。
此外,蒸湘區正積極爭取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支持,將楊柳汽車城項目區域納入城市日常建設及管理范圍,計劃對地下人行通道進行全面排查,通過增設照明、優化標識、修復破損等措施提升安全性與便捷性,并建立健全基礎設施維護長效機制,為企業與消費者營造更優質的運營與消費環境。
這種“乘勢而上”,體現的是一種問題導向與戰略眼光相結合的智慧。它不追求畢其功于一役的轟動效應,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工程、一項項精準務實的舉措,為產業巨輪的遠航清障疏浚、拓寬航道。
借勢而進:在生態構建中描繪藍圖
“勢”是資源,是未來。
硬件設施的升級,是產業發展的“筋骨”;而軟環境的優化與產業鏈的延伸,則是決定其能走多遠的“氣血”。蒸湘區對楊柳汽車城的謀劃,早已超越了“賣車”這一單一維度,正“借勢而進”,致力于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汽車產業生態圈。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是提升街區吸引力的關鍵。
對于消費者而言,買車不僅僅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還涉及到貸款、保險、上牌、納稅等一系列繁瑣事宜,過去,這些流程可能需要消費者在多部門之間來回奔波。蒸湘區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痛點,推動一場“服務革命”。
在充分聽取多方專業意見的基礎上,蒸湘區研究制定了《衡陽楊柳汽車城提質發展行動方案》,請求市政府設立汽車城綜合服務平臺,推動金融、保險、稅務、交通違法處罰中心、車管所服務站及機動車檢測站等服務機構全部進駐,讓消費者能就地辦理信貸、保險、納稅、檢測、上牌等業務,打通汽車銷售服務“最后一公里”。
同時,嚴格落實《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文件規定,各部門執法檢查遵守“賦碼入企”制度,協調市直部門盡量開展聯合執法,減少檢查頻次,降低企業負擔,杜絕“以罰代管”,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在產業延鏈擴容上,蒸湘區的布局更具戰略性與系統性。
一方面,當地正積極強化龍頭項目的引領作用。與江蘇森聯公司的合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就23.19畝土地的合作方式、合資比例及運營模式進行了多輪深入探討,力促森聯楊柳新能源汽車綜合體項目早日落地建設,為街區導入全新的產業模式與澎湃活力。
與此同時,蒸湘區將目光瞄準品牌能級的全面提升。計劃挖掘存量建筑空間,精準引入如特斯拉、小米、蔚來等目前缺失的頭部新能源品牌,進一步鞏固品牌高地地位。
更為關鍵的是,發展的觸角正向廣闊的汽車后市場藍海深度延伸。規劃大力引進名車體驗館、二手車交易市場、房車銷售展廳,并拓展至汽車零部件、汽車文化(如汽車博物館、主題樂園)等領域,實現從“前端銷售”向“后端服務”與“文化體驗”的延伸,全面提升產業附加值。
目前,蒸湘區正積極探索“跨界融合”的無限可能。該區計劃利用毗鄰的雨母山核心旅游資源,實現客流互引、業態互補,規劃建設房車營地,由汽車城提供租售服務;與本地院校合作創辦國際汽車職業技術研學基地,將產業觸角伸向教育與人才培養。
從順勢到乘勢,再到借勢,蒸湘區在推動楊柳汽車城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著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這片產業林愈發茂盛。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楊柳汽車城正以更加挺拔的姿態,迎接產業發展的嶄新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