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激活 “生態末梢” 耒陽寧鄉共織 “保護同心圓”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曹姣雄報道 2025年11月4日,在黨建引領的旗幟下,耒陽市與寧鄉市圍繞生態保護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創新生態治理模式,力求打造湘楚流域生態治理標桿。
當日,由耒陽市委社會工作部志愿服務工作專干謝勇軍帶隊,耒陽市朝夕義工協會名譽會長朱浪平、黨支部書記譚宏東等9人組成的學習考察團,奔赴寧鄉市環保志愿者協會取經。

考察團先后來到寧鄉市城郊街道環保服務站、示范河湖打造和生態環境保護科普基地等地。在城郊街道環保服務站,站內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志愿者網格化管理模式,讓考察團成員眼前一亮。通過實時數據監測與志愿者的精細網格劃分,生態保護工作深入到城市的每一個“末梢”。

隨后,考察團參觀了 “生態科普中心、河流守望者驛站、公益放流站” 及 “十三公里河小青示范河湖”。在這里,“三位一體” 的創新志愿服務模式得到充分展現。生態科普中心通過豐富多樣的展覽與活動,向民眾普及環保知識;河流守望者驛站為志愿者提供了常態化的護河工作據點;公益放流站則通過定期的魚苗放流活動,助力河流生態修復。這一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保護體系。

在寧鄉社會志愿服務聯合會會議中,雙方就志愿者網格管理、內部制度建設、志愿服務經費募集與收支管控等實操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兩地市委社會工作部圍繞 “發揮部門主導作用,強化社會組織管理” 展開深度探討。寧鄉市環保志愿者協會分享了如何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實現生態保護工作的高效推進。
耒陽考察團表示,將把寧鄉的先進經驗與模式帶回耒陽,結合本地實際,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創新發展。通過黨建引領,激活耒陽市生態治理的 “神經末梢”,讓每位市民都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未來,耒陽與寧鄉將攜手共進,共織生態 “保護同心圓”,在湘楚大地上樹立起生態治理的標桿,為湘楚流域的生態環境改善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基層治理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此次交流合作后,耒陽市迅速行動,在耒水流域試點“生態管護員”制度,首批招募120名黨員志愿者擔任 “河段長”,并引入寧鄉“環保酵素制作”等生態修復技術,在灶市街街道建設首個“生態科普驛站”。數據顯示,試點兩個月內,耒水干流垃圾漂浮物減少43%,周邊居民環保滿意度提升至91%。耒陽與寧鄉還計劃共建“湘中流域生態保護聯盟”,推動兩地生態保護經驗深度融合,讓黨建引領下的生態治理“同心圓”越畫越大,為湘楚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