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同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中心舉辦家屬互助交流活動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李燕飛 記者趙福中報道 “平時照顧孩子總覺得孤單,今天和大家一聊,才知道不是我一個人在扛,還學到了不少實用的小方法,這活動太實在了!”9月29日下午,縣同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中心活動室里熱鬧非凡、暖意融融,一場以“月圓情暖·互助同行”為主題的家屬互助交流活動在此開展,20位精神障礙康復會員家屬齊聚一堂,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共話照護心得,共敘互助情誼。

活動伊始,簽到臺處便熱鬧起來。社工一邊引導家屬簽到,一邊遞上印著中秋祝福的活動手冊,“您要是想喝水,那邊有熱水壺,先找個位置坐,咱們一會兒玩個小游戲熱熱身。” 輕柔的問候讓家屬們迅速放松下來。暖場環節的“中秋暖心猜謎”很快點燃現場氛圍。“‘家屬互相幫忙,共同解決問題’,打兩個字——”社工話音剛落,家屬張叔叔便舉手:“是‘互助’!”答對的他接過中秋主題鑰匙扣小禮品,笑著說:“這謎題說到咱們心坎里了,咱們就是要互相幫襯。”猜謎過程中,家屬們或低頭思索,或小聲交流,原本略顯拘謹的氛圍逐漸變得輕松,不少人主動和身邊陌生的家屬搭話:“您家孩子照護多久了?”“平時情緒波動時,您一般怎么安撫?”小小的謎題,成了家屬們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圍坐暢談:點心香里話“互助”?
“大家別客氣,嘗嘗這月餅,是低糖的,平時給會員當小零食也合適。”社工將分裝好的點心遞到家屬手中,分享交流環節在點心香甜的氣氛中拉開序幕。家屬們圍坐一起,桌上的共享點心盤成了天然的“紐帶”,有人主動給身邊的人遞一塊月餅酥,有人邊剝橘子邊說:“我家孩子不愛吃甜的,我平時就用蘋果丁當獎勵,他配合吃藥時就給幾顆,特別管用。”?
這句話瞬間引發共鳴。“我家也是!”家屬羅阿姨立刻接話,“之前他總抗拒吃藥,后來我發現他喜歡吃香蕉,現在每天把藥混在香蕉泥里,就順利多了。”小組里的家屬們紛紛打開話匣子,從“如何平衡照護與自身休息”到“中秋期間如何幫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從“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到“社區康復資源的使用技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既有困惑的傾訴,也有經驗的分享。社工和志愿者坐在家屬身邊,適時引導話題,將零散的經驗整理成實用方法:“剛才幾位家屬提到‘用會員喜歡的食物建立信任’,這個方法可以記下來,我們后續也會把這些經驗整理成手冊,分享給更多家屬。”?

交流中,家屬劉先生紅著眼眶說:“之前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孩子一發脾氣我就慌,今天聽大家說都遇到過類似情況,還教我‘先深呼吸,再輕聲溝通’,心里一下子踏實多了。”這樣的心聲,道出了不少家屬的感受——在照護路上,“有人懂”比“有人幫”更能驅散孤獨。
月餅傳情:把“溫暖”帶回家
?“接下來,咱們要給大家送中秋禮物啦!” 隨著社工的話音,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被一一遞到家屬手中。“這月餅有蓮蓉、水果,還有低糖的五仁,您可以根據家里人的口味選。”社工雙手遞出禮盒,輕聲送上祝福:“祝您中秋快樂,也謝謝您一直為孩子的康復辛苦付出。”?

家屬們接過月餅,臉上滿是驚喜與感動。“沒想到中心想得這么周到,不僅讓我們聊得開心,還能把月餅帶回家和孩子一起吃。”家屬陳女士小心翼翼地捧著禮盒,“中秋那天,我要和孩子說,這是精神障礙社區康復中心和社工一起‘送’的祝福,讓他也感受這份溫暖。”
合影留念:讓互助情誼延續?
活動接近尾聲,全體家屬與社工、志愿者共同拍下一張中秋合影。鏡頭前,大家舉著月餅禮盒,笑著喊出“月圓情暖·互助同行”,快門聲定格下這一溫馨瞬間。“家屬是精神障礙康復者路上最重要的‘同行者’,也是最需要支持的群體。”

中心社工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中秋佳節的關懷傳遞,更搭建了家屬間互助交流的平臺。未來,中心將持續開展此類活動,通過經驗分享會、線上互助群、照護技能培訓等形式,讓家屬們不再“孤軍奮戰”,在互助中凝聚力量,為中心會員的康復營造更溫暖的家庭與社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