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同德殘疾人日間托養中心開展殘疾人家長賦能培訓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李燕飛 記者趙福中報道 為緩解殘疾人家長長期照護壓力,提升照護能力與心理調適水平,近日,祁東縣同德殘疾人日間托養中心組精心組織的“與愛同行?安享日常”殘疾人家長賦能培訓順利開展,40名家長齊聚一堂,在溫暖互動的氛圍中汲取知識、收獲力量。

關愛自己·守護光源——做孩子的“能量后盾”?
培訓伊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鄧偉紅以“家長的情緒與照護質量”為切入點,通過案例分享與互動問答,讓家長們意識到“自我關懷不是自私,而是長期照護的基礎”。講師詳細講解了情緒識別技巧,如通過“身體掃描”察覺疲憊、焦慮等信號,并現場示范了3分鐘呼吸放松法、漸進式肌肉放松法等簡單易操作的減壓方式。

“以前總想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也會累,今天學會的放松方法,晚上睡前就能用!”托養對象劉誠的母親在互動環節中感慨道。
此外,講師還提醒家長們要合理分配時間,每周預留“專屬自己的1小時”,可通過閱讀、散步、聽歌等方式調節狀態,唯有守護好自己這束“光源”,才能為孩子提供更持久的溫暖。
理解行為,讀懂孩子的“專屬密碼”
?“孩子總愛在外玩耍不回家,是不是故意作對?”“情緒激動時摔東西,該怎么回應?”針對家長們普遍困惑的行為問題,講師鄧偉紅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帶來了“理解行為背后的需求”專題分享,將殘疾人常見的行為表現歸納為“需求表達型”“情緒宣泄型”“感官調節型”等三類,又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引導家長從“糾正行為”轉向“讀懂需求”。例如,孩子在外不歸家可能是為了獲取家人的關注,此時可多提供陪伴活動;情緒激動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用“你現在很生氣,是因為想喝水嗎?”的句式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聯結支持——攜手不獨行,織密“互助網絡”
?“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遠”,第三個培訓主題聚焦“資源聯結與互助支持”。講師鄧偉紅首先介紹了日間托養項目的延伸服務,包括上門照護指導、臨時托養服務等,幫助家長清晰了解可利用的官方資源。
隨后,講師組織家長們成立“家長互助小組”,鼓勵大家交換聯系方式,分享照護經驗與生活難題。現場,有家長分享了“有效陪伴孩子”的小技巧,也有家長提出“希望定期組織親子活動”的需求,同德社工一一記錄并表示后續跟進。
此外,社工還向家長們推薦了社區康復中心等外部資源,讓家長們明白“照護之路從不孤單,有許多力量可以攜手同行”。
回歸日常,行動從今天開始——讓改變落地生根
?培訓尾聲,講師鄧偉紅以“把知識變成行動”為主題,引導家長們制定“日常行動小目標”。家長們紛紛構思屬于自己的短期計劃:“每天花10分鐘和孩子聊聊天,練習溝通”“每周三下午讓家人幫忙照護,自己去公園散步”“加入互助小組,每周和1位家長交流照護心得”。
講師強調,改變無需“一步到位”,從小目標開始,持續實踐才能逐步提升照護質量。培訓結束后,家長們紛紛表示收獲滿滿。“不僅學到了照護技巧,更感受到了被理解、被支持的溫暖,以后照顧孩子更有信心了!”
下一步,祁東縣同德殘疾人日間托養項目團隊將持續關注家長需求,定期開展賦能活動與互助交流,以實際行動為殘疾人家庭保駕護航,讓“與愛同行”的溫暖延續在每一個日常里。











